TECTA D4
經典的進化,從包浩斯走向當代
在設計史上,TECTA D4 折疊椅 是少數能橫跨近百年、仍不失前衛精神的作品。它的故事始於 1926 年的 Marcel Breuer,誕生於 鋼管家具 的黃金年代;而今天,依舊以嶄新的材質與設計,延續那份「讓設計更自由」的信念。
補充 : 當代鋼管家具的黃金年代,亦可從 Le Corbusier 談起。1928 年,他與(Charlotte Perriand、Pierre Jeanneret)推出 LC 系列,以外露鋼骨與可分離軟墊,將建築的比例與秩序帶進起居尺度:LC2/LC3 以方正框架定義客廳的水平線,LC4 以可滑動的弧線回應身體軌跡。這一設計至今仍是鋼管家具最具辨識度的典型,成為我們理解「現代主義進入客廳」的關鍵坐標。

1926|Marcel Breuer 的鋼管革命
1920 年代,懸臂椅由 Mart Stam 首創(1926),Mies van der Rohe 精進並取得早期專利(1927),Marcel Breuer 以管狀鋼結構將其推向經典量產(1928 Cesca)。
同系脈絡中,Breuer 亦是包浩斯代表作《Wassily Chair》的設計者。憑藉 授權生產 與 德國鋼管工藝,TECTA 延續其設計,量產多款經典 鋼管家具:既彰顯 Made in Germany 的製造理念,也把 包浩斯的當代精神 帶回日常生活。





D4 的誕生,象徵著人類第一次從沉重、僵硬的坐姿中被解放——這款能折疊、能懸浮,卻依舊穩定而優雅的 單椅 ,便是 現代主義 的起點。Breuer 將結構的理性轉化為家具比例的精準,讓「線條」成為空間的骨架,也讓設計成為一種自由。
1980 年,D4 被 MoMA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收藏為永久典藏,正式確立他在設計史上的象徵地位。




2000s|Kerstin Bruchhäuser 的織品詩學
當德國品牌 TECTA 重新詮釋這張經典椅時,邀請當代織品藝術家 Kerstin Bruchhäuser 加入設計。她以 Bauhaus 色彩理論為靈感,以手工條紋羊毛與天然纖維,為 D4 增添了柔軟與節奏。Bruchhäuser 的織物不只是裝飾,而是「材質的延伸語言」——讓理性的鋼管結構有了溫度,也讓這張椅子重生於當代生活場域。


Now|Esther Wilson 的刺繡美學
來自英國倫敦的藝術家 Esther Wilson,為 TECTA 帶來了 纖維藝術 與 刺繡 的新維度。她曾為 Burberry 設計「The Makers House」系列,擅長以 Blackwork 技法結合幾何與自然紋理,讓布料的每一處紋路都藏著手工的時間。
Wilson 的作品,將 D4 從理性物件轉化為一件有呼吸的藝術品——既堅實、也溫柔。



Bauhaus 永不結束,只是不斷演化
TECTA D4 不只是 單椅,更是一段設計演化的縮影。Breuer 定義了結構,Bruchhäuser 詮釋了觸感,Wilson 延伸了情感。在他們之間,鋼與布、理性與詩意,共同構成了 D4 的靈魂。
走進 西華|住的藝術,你會發現經典不只在博物館,也在家中。





一張能折疊,卻永不妥協的椅。
他讓我們相信——真正的設計,不會老去,只會被重新理解。